《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督規程》在壓力容器材料代用中做了明確的規定,在其設計和制造中,主要要求是通過壓力容器的承壓部件材料的選擇中要和被代用的材料不僅外形質量相似,而且要充分考慮材料的化學成分、尺寸標準、性能指標和監測方式進行合理的代用。材料代用基本的原則是:在代用中要杜絕各種指標不達標材料的應用,嚴格確保材料質量和達到保證,在技術上代用材料的技術要求不能夠低于被代用材料,可以通過多種材料選擇方式對材料進行檢測和測試。





壓力容器檢驗:內外部檢驗:
壓力容器內外部檢驗這種檢驗必須在停車和容器內部清洗干凈后才能進行。檢驗的主要內容除包括外部檢查的全部內容外,還要檢驗內外表面的腐蝕磨損現象;
用肉眼和放大鏡對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及其他應力集中部位檢查有無裂紋,必要時采用超聲波或射線探傷檢查焊縫內部質量;測量壁厚。
若測得壁厚小于容器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校核,提出使用或修理措施;對可能引起金屬材料的金相組織變化的容器,必要時應進行金相檢驗;高壓、超高壓容器的主要螺栓應利用磁粉或著色進行有無裂紋的檢查等。
通過內外部檢驗,對檢驗出的缺陷要分析原因并提出處理意見。修理后要進行復驗。壓力容器內外部檢驗周期為每三年一次,但對強烈腐蝕性介質、介質的容器檢驗周期應予縮短。運行中發現有嚴重缺陷的容器和焊接質量差、材質對介質抗腐蝕能力不明的容器也均應縮短檢驗周期。
1)一般來說,壓力容器的焊接質量至少涉及三個方面: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與彎曲性能,焊接接頭的各種表面與埋藏缺陷,焊接接頭的形狀與尺寸要求。
此外,在很多情況下還要求考慮焊接接頭在各種腐蝕條件下的使用性能。
(2)影響焊接質量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有母材及焊材的化學成分,也有焊接方法與工藝、焊接結構、施焊環境以及焊工的技能水平與責任心,其中只要有某一環節出現失誤或偏差,都會造成焊接質量的不合格。
僅以其中較簡單的施焊環境為例,它既要考慮環境溫度與濕度,還要考慮風速、雨、雪等氣候條件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3)壓力容器焊接質量檢驗除了焊接接頭的形狀與尺寸的外觀檢查外,還必須采用無損檢測、金相檢驗、性能試驗等特殊檢驗方法,才能判斷其質量的優劣。